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化是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尤其是的迅速普及,更是加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是当前人们的热门和时尚话题之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下面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分类和特点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 产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50年代,最早的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将远方终端数据传送 给主计算机处理,形成一种简单的联机系统。随 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 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 过程,其演变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①单机系统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②多机系统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现代计算机网络 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应该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互连,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即通过通信线路将若干个自主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
称之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简称为计算机网络。 3.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0年12月发表了第一个草拟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的建议书,于1983年被ISO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从这以后,就开始了所谓的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新一代计算机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加迅速,计算机网络已向着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B-ISDN)。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一代或称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⑴数据通信 ⑵资源共享 ⑶均衡负载 ⑷分布处理 ⑸综合信息服务 ⑹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1.1.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一定的通信协议连接起来的,以达到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互连系统”。
⒉计算机网络与多用户系统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一、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结点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 • 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包括主计算机、终端、通信子网接口设备及软件等。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2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与体系结构 1.2.1 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中将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需遵守的规则、标准或是某些约定统称为网络协议 什么是网络协议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 协议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 2.语法——规定了双方通信的信息格式; 3.规则——用于决定通信双方应答关系的执行顺序; 人类交流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之间的对比: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和层间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2.1 ISO与OSI参考模型 • 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方法,OSI开放系统模型包括七个层次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信道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物理层( Layer) 物理链路的建立和释放 定义各种传输媒体及接口标准 提供透明的二进制比特的发送和接收 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 数据传输,网络层来说显现为一条无错线路 提供物理寻址 (MAC 地址) 数据传输的单位是帧 流量控制,防止高速端“淹没”低速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3. 网络层( Layer) 负责网络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提供主机之间的路由选择 报文的拆分和重组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4. 传输层( Layer) 建立端-端的连接 报文的正确传送 是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接口层 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报文 信息的流量控制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5. 会话层( Layer) 对不同开放系统中进程通信进行管理和协调 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6. 表示层( Layer) 将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示方法转换成标准形式,确保发送的数据能够被 对方所识别 字符转换,各类数据转换或者数据的压缩与恢复等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7. 应用层( Layer) 用户访问网络的接口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 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OSI参考模型 • 各层的网络设备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Hub)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高层:网关()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6 5 4 3 2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3.1 TCP/IP协议协议概述 这是因为OSI体系结构虽然从理论上讲比较完整,是 国际公认的标准,但它还远远没有商品化,真正市 场上流行的网络很少有完全符合OSI各层协议的。
而 由于所采用的网络协议中,最著名的就是 传输层的TCP协议和网络层的IP协议,因此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人们也 常用TCP/IP表示所使用的体系结构 。 1.3 TCP/IP协议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TCP/IP 与OSI结构对比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3.2 TCP/IP协议的特点与结构 1.TCP/IP 的特点 2.TCP/IP 协议结构 TCP/IP体系结构可分为4层,应用层,传输层, 网际层和网络访问层。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IP地址编码规则 ⑴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IP地址采用 网络标识 (NETID)+ 主机标识 ( ) 的地址结构,IP地址是32位(4个字节)的地址,分 为3组分别是:类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其中,“ 类别”:用来区别IP地址所在的网络类型, “ 网络标识( NETID )”表示该主机所在网络的地址, “ 主机标识( )”表示在所在网络中的主机地 址。
实际使用IP地址时,为了简化记忆,一般将组 成IP地址的二进制数记为4个十进制数(0~255)表示 1.3.3 IP地址与域名服务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 IP地址分类 为了便于对IP地址管理,同时还考虑到网络的差异很大,有的网络上需要有很多的主机,而有的网络上则可能只有很少的几台主机,因此的IP地址被分成了五类:A类(Class A),B类(Class B),C类(Class C),D类(Class D)和E类(Class E)。其中A、B和C类地址是基本的地址,是用户使用的地址,称为主类地址。 D类和E类为次类地址。IP地址的前5个bit用于标识地址的类型,例如,A类地址的第一个比特为“0”,B类地址的前两个比特为“10”等。由于IP地址的长度限于32bit,所以标识类型的长度越长,可使用的地址空间就越小。前三类IP地址的详细结构如下图示: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D X Y Z 位 0 1 2 3 4 5 6 7 8……15 16……23 24……31 A类 0 网络地址(数目少)、占7bit 主机地址(数目多)、占24bit B类 1 0 网络地址(数目中等)、占14bit 主机地址(数目中等)、占16bit C类 1 1 0 网络地址(数目多)、占21bit 主机地址(数目少)占8bit D类 1 1 1 0 多点广播地址()、占28bit E类 1 1 1 1 0 留作实验或将来使用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在使用IP 地址时还要知道下列地址是保留作为特殊用途的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知识教程(第2版)课件,一般不能使用。
• 全“0”(二进制)的网络地址,用来表示“本网络”或“我不知道地址的这个网络”。 • 全“1”(二进制)的网络地址,用来表示所有网络。 • 全“0”的主机地址,这表示“该 该IP 地址就是网络地址”。 • 全“1” 的主机地址,表示广播地址,即对该网络上所有的主机进行广播。 • 全“0”的IP地址,即 0.0.0.0,RIP(路由信息协议)赋给缺省路由。 • 网络地址为127.X.X.X,这里X.X.X为0—255间的任意一个数。这样的网络地址用作本地软件回送测试( test)。 • 全“1”的IP地址,即255.255.255.255,这表示“向我的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广播”。 • IP地址中的0字节也有特殊含义;它用于说明是网络地址(如果0在地址末尾)或是主机地址(如果在地址开头有一个或多个0)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类别 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地址 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地址 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A 2 7 -2= 2 24 -2= 2 14 -2=16382 128.1151.254 2 16 -2=65534 C 2 21 -2=.0.1223.255.254 2 8 -2=254 IP 地址的使用范围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根据上表在IP地址mmm.ddd.ddd.ddd中,mmm可用来表示网络类别: 当mmm取值范围为1~126时,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为大型网,即A类网。
mmm就是该网络的网络标识(Net-id),其余的数字用来表示主机标识(Host-id)。 A类网地址范围:1.X.Y.Z~126.X.Y.Z对于A类地址,网络地址空间占7bit,允许126个不同的A类网络,起始地址为1~126,0和127两个地址用于特殊目的。每个网络的主机地址多达2 24 -2(16,777,214)个。即主机地址范围为1.0.0.0~126.255.255.255,适用于有大量主机的大型网络。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第2 版) ISBN 7-121-02728-3 第 第1章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 当mmm取值范围为128~191时,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为中型网,即B类网。这时,前两个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