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也温柔

计算机科学知识库

基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wan:广域网(跨接相距较远的计算机或lan网络)

  lan:局域网

  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七个阶段:

  1.批处理

  2.分时系统:

   独占性:让用户感觉是一人一机。

        多路性
        交互性

  3.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4.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窗口系统的发明拉近了人们与网络的距离。

  5.互联网的普及

  6.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

  7.从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TCP/IP时代)

  协议

  互联网中代表性的协议IP,TCP,http等。LAN中常用的协议有ipx/spx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能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

  分组交换协议:

  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叫做包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方法。

  报文首部:

  包括:发送端地址,接收端地址基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分组信号。

  协议的标准化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协议的分层与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上下层之间交互遵循的约定叫“接口”,同一层之间的交互遵循的约定叫做“协议”。

  分层的优点:细分通信功能,更易于单独实现每个分层的协议,并界定各个分层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分层的缺点:过分模块化,使处理变得更加沉重以及每个模块都不得不实现相似的处理逻辑。

  OSI模型:

  1.物理层:

  功能:以0,1代表电压的高低,灯光的闪灭。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

  2.数据链路层

  功能:互联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

  3.网络层

  功能: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是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而成的某个地址。因此这一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4.传输层

  功能:起着可靠传输的作用。只在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基础计算机网络,而无需在路由器上处理。

  5.会话层

  功能: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6.表示层

  功能: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7.应用层

  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

  传输方式的分类

  1.面向有连接型

  (好比打电话,接收方一定要在,才能把消息成功发出去)

  2.面向无连接型

  (任何时刻自由发消息,接收时则需要确认,好比邮局取包裹一样)

  通信方式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TCP/IP采用的是分组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址:

  TCP/IP使用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作为地址标识。

  地址具有唯一性地址具有层次性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基本概念:

  传输速率(带宽):两个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物理速度

  吞吐量:主机之间实际的传输速率

  中继器: OSI模型第一层----物理层面上延长网络的设备。(再生信号放大器)

  网桥: 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连接两个网络的设备。

  路由器:OSI第三层---网络层面连接两个网络,并对分组报文进行转发的设备。

  网桥是根据物理地址(MAC)进行处理基础计算机网络,路由器/3层交换机则是根据IP地址进行处理。

  4~7层交换机:

  4~7层交换机负责处理OSI模型中传输层至应用层的数据。

  4~7层交换机的重要功能:带宽控制

  文章来源:http://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0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