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也温柔

计算机科学知识库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2计算机网络概述1。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2。2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4。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小结习题1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信息、数据与信号2。1。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1。3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2。1。4信道及信道的分类2。1。5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2。1。6通信方式2。2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2。2。1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2。2。2双绞线2。2。3同轴电缆2。2。4光纤2。2。5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2。3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2。3。1电磁波谱2。3。2无线通信2。3。3微波通信2。3。4卫星通信2。4数据交换技术2。4。1电路交换2。4。2存储转发交换2。5数据传输技术2。5。1基带传输技术2。5。2频带传输技术2。5。3多路复用技术2。6数据编码技术2。6。1数据编码的类型2。6。2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6。3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6。4脉冲编码调制2。7差错控制技术2。

  7。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7。2误码率的定义2。7。3差错的控制小结习题2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3。1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3。1。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3。1。2网络协议的概念3。1。3网络协议的分层3。1。4其他相关概念3。2OSI参考模型3。2。1OSI参考模型的概念3。2。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2。3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3。3TCP/IP参考模型3。3。1TCP/IP概述3。3。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3。4。1两种模型的比较3。4。2OSI参考模型的缺点3。4。3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3。4。4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小结习题3第4章局域网4。1局域网概述4。2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4。3局域网的主要技术4。3。1局域网的传输介质4。3。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4。3。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4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4。4。1局域网参考模型4。4。2IEEE 802局域网标准4。5局域网组网技术4。5。1传统以太网4。5。2IBM令牌环网4。5。3交换式以太网4。6快速网络技术4。6。1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4。

  6。2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4。6。3ATM技术4。。7。1VLAN概述4。7。2VLAN的组网方法4。。8。1WLAN概述4。8。2WLAN的实现4。8。3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小结习题4第5章广域网接入技术5。1广域网概述5。2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5。2。1数字数据网(DDN)5。2。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5。2。3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5。2。4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5。2。5帧中继(Frame Relay)5。2。6数字用户线路xDSL小结习题5第6章网络互联技术6。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6。1。1网络互联概述6。1。2网络互联的要求6。2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6。2。1网络互联的类型6。2。2网络互联的层次6。3典型网络互连设备6。3。1中继器6。3。2网桥6。3。3网关6。3。4路由器6。4路由协议6。4。1路由信息协议(RIP)6。4。2内部路由协议(OSPF)6。4。3外部路由协议(BGP)6。5路由器的基本配置6。5。1路由器的接口6。5。2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小结习题6第7章基础知识7。的产生和发展7。

  1。的诞生7。1。的建立7。1。3全球范围的形成与发展7。概述7。2。的基本概念7。2。的特点7。的主要功能与服务7。3。的主要功能7。3。的主要服务7。的结构7。4。的物理结构7。4。协议结构与TCP/IP7。4。3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7。地址结构7。5。1IP地址概述7。5。2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7。5。3特殊类型的IP地址7。5。4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7。6子网和子网掩码7。6。1子网7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6。2子网掩码7。6。3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7。6。4子网掩码的确定7。7域名系统7。7。1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7。7。2域名的表示方式7。7。3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7。8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7。8。1什么是IPv47。8。2IPv4的应用7。8。3IPv4的局限性7。9IPv6简介7。9。1IPv6的发展历史7。9。2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7。

  9。3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7。9。4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7。9。5IPv6的应用前景小结习题7第8章接入技术8。接入概述8。1。1接入到的主要方式8。1。2ISP8。2电话拨号接入。2。1SLIP/PPP概述8。2。概述8。3局域网接入。4ADSL接入技术8。4。1ADSL概述8。4。2ADSL的主要特点8。4。3ADSL的安装8。4。4PPP与。 Modem接入技术8。5。1CATV和HFC8。5。 Modem概述8。5。 Modem的主要特点8。6光纤接入技术8。6。1光纤接入技术概述8。6。2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8。7无线接入技术8。7。1无线接入概述8。7。2WAP简介8。7。3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8。8连通测试小结习题8第9章的应用9。应用于家庭9。1。1家庭用户连入。1。2使用浏览器浏览。1。3家庭娱乐9。应用于电子商务9。

  2。1电子商务及其起源9。2。2电子商务的特点9。2。3电子商务的内容9。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9。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小结习题9第10章移动IP与下一代。1移动IP技术10。1。1移动IP技术的概念10。1。2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10。1。3移动IP的工作原理10。1。4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0。2第三代与中国10。2。1什么是第三代。2。2第三代的主要特点10。2。3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小结习题10第11章网络操作系统11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1。1。1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1。1。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11。1。3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11。 NT 操作系统11。2。 NT 的发展11。2。 NT 的特点11。 2000 操作系统11。3。 2000 简介11。3。 2000 的特点11。

   2003操作系统11。4。 2003简介11。4。 2003的特点11。操作系统11。5。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11。5。操作系统的特点11。6UNIX操作系统11。6。1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11。6。2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11。操作系统11。7。操作系统的发展11。7。操作系统的特点小结习题11第12章网络安全12。1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12。2防火墙技术12。2。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12。2。2防火墙的主要类型12。2。3防火墙的主要产品12。3网络加密技术12。3。1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12。3。2网络加密算法12。4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12。4。1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12。4。2数字证书12。4。3数字签名12。5入侵检测技术12。5。1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12。5。2入侵检测的分类12。6网络防病毒技术12。6。1计算机病毒12。6。2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12。6。3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12。

  6。4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12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7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12。7。1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12。7。2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2。7。3IDS的应用前景小结习题12第13章网络管理13。1网络管理概述13。1。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13。1。2网络管理体系结构13。2网络管理的功能13。。3。1MIB的结构形式13。3。2MIB的访问方式13。。4。1SNMP的发展13。4。2SNMP的设计目标13。4。3SNMP的工作机制13。5网络管理工具13。5。1HP Open 。5。2IBM TME 10 。5。 Works 。5。43Com 。6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小结习题13第14章网络实验14。1实验1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14。2实验2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14。3实验3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14。4实验4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14。5实验5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14。6实验6WWW服务14。7实验7使用电子邮件14。8实验8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14。9实验9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513107/article/details/106808519